北斗导航的民用化在汽车领域将迎来真正元年。日前中电国际卫星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开发的“北斗卫星”系列模组,实现了与GPS模组基本同等价格的水平。在此之前,模组的价格问题一直困扰着北斗导航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这对下一步中国汽车产业普及应用北斗,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也标志着北斗卫星应用普及推广阶段已经到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服务委员会执行理事长王大维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中国汽车产业普及应用北斗战略峰会上表示,今年将启动汽车千万级普及应用北斗工程,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以北斗为主导兼容其他系统的产业格局。
规模:200多款车型兼容北斗导航
中国超过85%的北斗终端被交通运输行业所采购。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总师马加庆表示,北斗导航系统的性能能够达到位置精度10米的承诺目标,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达到7米水平,甚至在东盟国家范围内超越了GPS的精度,达到5米的水平。
然而,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完成区域组网、正式启动区域服务的北斗导航在美国GPS导航系统面前无疑还是个“新生儿”。面对GPS这个巨人,汽车商用成为了北斗导航在民用化方面的第一个突破口。
目前,中国市场上85%以上的北斗终端,都是被交通运输行业所采购。车载导航领域,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200多款车型的北斗兼容车载导航仪走向市场。
在北斗导航应用上起步较早的东风汽车公司已在商用车领域拥有了搭载北斗导航的车载终端——东风指南针系统。据该公司规划部副部长王
彬彬介绍,2014年,北斗导航在东风汽车的商用车领域实现搭载2.3万台,今年预计能够达到7万~8万台的水平。而乘用车目前基于客户选择,还是以
GPS为主。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2013年10月开始接触北斗导航应用的上汽集团,目前在使用前装方面,还是被GPS系统所垄断,后装有部分开始使用“北斗+GPS”的双模方案。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表示,2014年,商用车含前后装在内的道路运输行业北斗/GPS兼容车载终端安装数量达到100万
台,占整个市场的20%。而乘用车的前后装车载导航销量超过1000万台,其中北斗车载导航产品不到50万台,只占整个市场的5%左右。
虽然从市场份额上来看,北斗导航在汽车商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中有很大成分有赖于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市场配置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年前研发出应用北斗兼容GPS模组的车载导航终端的深圳路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近两年销售出的200万台车载导航终端中,有超过20万台的北斗/GPS双模车载导航终端。“这20万台都是依靠国家政策补贴的,我们很难以北斗兼容GPS双模为卖点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深圳路畅副总经理胡锦敏坦言。
价格:北斗新模组基本与GPS持平
汽车导航系统服务被消费者认可主要依赖性价比。
跟GPS相比,北斗导航系统有短信功能、地面增强功能,能搭载更多东西,也能实现比GPS导航系统宽得多的服务和应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
性能完全可以媲美GPS的北斗导航,为何迟迟在民用化的路上难以行进?
“主要还是价格问题。我们最终要推广,还是需要市场化,最终汽车导航系统服务还要被消费者认可才行,这主要依赖性价比。”上汽集团副总裁张海亮强调。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北斗导航接收芯片及模组设计工艺、价格都未达到普及应用要求,市场销售北斗导航模组平均价格处于50元左右,较GPS模组价格高出近一倍。价格高自然成为市场化阻碍。
北斗导航模组价格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4年8月,立志于将汽车产业北斗化的董扬与中国电子国际总部(以下简称“中电国际”)进行了接洽,将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即模组价格和解决方案的问题,委托给了中电国际卫星应用创新中心。
无奈地将行动计划推迟了4个月,在北斗导航系统正式运用两年之际,董扬等到了好消息。中电国际成功推出了价格低于30元的、含有55nm北斗双模定位芯片的系列模组,将北斗模组的价格拉至与单GPS模组同等水平。
“芯片是集团的中电华大自主设计的,模组由集团的卫星应用创新中心研发。从芯片设计开始,我们就考虑到成本价格的市场竞争优势的问题。”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健告诉记者。
宋健说,能够实现价格的下降,与中电国际自主可控、不受制于人的产业链条息息相关。利用珠三角广大的研发、生产能力,从芯片的设计、加工,到模组的解决方案、技术方案,到生产推广环节,都属于中电国际自主可控的范围内,能够在各个环节把握好性价比的因素。
出路:芯片集成可降低北斗系统成本
SoC是未来北斗能够真正跟GPS比拼的必由之路。
虽然在价格方面,中电国际开发出的北斗模组已经跟GPS相差不大,但终端商和汽车厂商对于接收这样价格的北斗导航产品还是心存疑虑。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做评估,与GPS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其性能。”一个汽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我国第一个北斗芯片设计者、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韩绍伟解释道,从芯片来看,北斗和GPS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市场
占有率,北斗远远比不上以亿为单位的GPS。如果仅单纯地从北斗芯片本身去创新,把芯片和模组的价格降得再低,还是必须有50美分的成本,也很难让北斗导
航全面替代GPS导航。
参考过去GPS实现芯片化的过程。1995年,GPS实现芯片化后,经过了10年的发展,才实现全球GPS单芯片量1亿多颗。但从2005年开始,GPS芯片集成提供商的工作重心便从单芯转向了跟WiFi、蓝牙、多媒体等功能结合。
当所有功能都能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时候,也许北斗导航提供商的利润可以从CPU等别的地方获取,让北斗导航实现免费,真正地提高
了性价比。“SoC是未来北斗能够真正跟GPS比拼的必由之路。根据行业,结合应用,提高芯片集成度,降低元件、系统、研发成本,缩短投放市场时间,是提
高竞争力的根本。”韩绍伟说。
中电国际也正在做产业推广应用北斗的系列解决方案,在导航、监控、DVR、网关等多个方面提供系列化解决方案。宋健表示,中电国际要争取在2015年实现北斗导航车载产品解决方案的系列化,在2016年突破北斗导航车载系列化产品解决方案的多样化。
当然,北斗导航想要代替GPS导航,还需要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董扬指出,这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做中国系统兼容国外系统,逐步代替GPS。第二步是做完整综合的北斗导航系统,作为中国品牌的突破口。
刚刚卸任北斗卫星导航总设计师职务的科学家孙家栋院士也认为,北斗想要真正替代GPS,需要整个生产链联合起来,进行多用途、多性能、多专业的融合,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除汽车商用之外,他认为,在一两年内,手机方面的北斗导航也有可能实现商用化。
马加庆认为,2014年北斗自主的IP核已进入智能终端系统,2015年则要实现批量生产应用。彭红兵则指出,预计2016年将实现2000万台的北斗智能手机推广。
继汽车商用元年之后,在手机等消费电子等方面,北斗导航也可能很快迎来商用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