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水清木华最新研究报告,目前智能手机有两种设计思路,一是以一颗Modem(Baseband)+多媒体应用、常规数据浮点运算的芯片为核心。诺基亚、HTC、索爱、LG、RIM都是采用这种设计,这种芯片主要由高通和Marvell提供,诺基亚是和飞思卡尔联合开发的。这种芯片最常见的就是高通的Snapdragon平台,包括QSD8250、QSD8650、QSD8672。其次是MSM系列,常见的是MSM7201、MSM7227、MSM7600,MSM7627。实际上MSM7600早在2002年就已经推出样片,直到今天还大量使用。Marvell只有PXA910/920/930,而PXA910/920是对应TD-SCDMA的,PXA930则是对应WCDMA的。
采用这种设计的厂家通常都是老牌厂家。这种设计的周期短,适合于机海战术,手机的核心硬件没多少差别,差别多在软件、屏幕、外壳等方面。缺点是高度同质化,没明显差别,缺乏特色,依赖品牌推广。主芯片需要同时兼顾多媒体处理、数据运算和数据通信,性能会有所不足。
二是以一颗集成射频收发器、模拟基频大部分功能的Modem芯片加一颗应用处理器芯片。苹果、摩托罗拉、三星、微软、Palm(惠普)多采用这种设计。苹果的iPhone一直沿用英飞凌的Modem(Baseband)加三星的应用处理器,摩托罗拉的新机型多采用高通的QSC6085+德州仪器的OMAP3430。三星则自己有应用处理器产品,包括S3C6410、S5PC110、S5PV210。这些应用处理器除了苹果大量使用外(苹果做了微小改动),很少厂家会使用,而三星自己在2010年推出的机型中则大量使用。
如果是CDMAEV-DO制式,手机厂商就多使用高通的QSC6085;如果是HSDPA,就使用MSM6246或MSM6290做Modem。至于WCDMA,抱歉,高通没有推出独立的Modem芯片,手机厂商只能买QSD8250用了。
微软的KINTWO也使用了QSC6085,国内也有很多厂家使用。国内的酷派、中兴、华为、海信、天语差不多都是适用QSC6085+应用处理器。联想的ET系列也是这样,而乐PHONE采用了QSD8250。
应用处理器方面,基本上就德州仪器的OMAP3430和三星的产品可供选择,Marvell的很少见使用。还有新秀Nvidia的TegraAPX2600用在了微软的KINTWO上。
集成度高的设计在成本上并不占优势,虽然不需要加应用处理器,但是需要添加收发器和电源管理两片芯片。而体积上,同样如此,两者难分伯仲。性能方面,分离式的性能强大是无容置疑的,不过高通也在提高性能。
高通英飞凌得意,联发科、ST-ERICSSON失意
智能手机最大获益者当然是高通,无论哪一种设计,高通都是首选。除诺基亚外至少60%的智能手机里都要使用高通的芯片,苹果之流毕竟是少数。而诺基亚的3G手机也离不开高通的专利授权。
其次的受益者是英飞凌,苹果所有的手机都采用了英飞凌的Baseband,并且英飞凌是唯一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