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立案调查会不会成为中欧贸易战的导火索?多数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公开表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中方再次敦促欧方信守承诺,在2014年前不采取任何新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措施,并收回任何已产生的新保护主义措施。他称,中方呼吁欧方能从中欧经贸合作的大局出发,认真考虑中方的立场和建议,通过磋商合作解决光伏产品贸易摩擦。
中国驻欧盟商务人士表示,这只是欧盟向中国争取更多利益的一个筹码,从大环境来看,欧盟在欧债危机中有求于中国,最终该案很可能会不了了之。
最终结果不一定“悲观”
2010年,欧盟曾发起对中国无线网卡的三重贸易救济,但最终并没有走上法庭,双方同意和解。
上述人士表示,此次欧盟立案和最后怎么裁决还是两回事。立案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在其他方面让步,比如政府采购协议、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投资保护协定等。“欧盟不会有勇气真的裁决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毕竟这个时候他们有求于我们的更多。”
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一直在努力说服中国放开公共采购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终止倾销行为和为在欧洲投资的中国投资者提供国家补贴的政策。许多外贸专家认为,此案可能是德古赫特的筹码之一。
但在对欧贸易领域,中方也并非没有反制措施。8月17日,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江苏中能硅业联合向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对欧盟多晶硅进口中国实行“双反”调查,商务部已经受理此案。
数据显示,上半年欧盟进入中国市场的多晶硅约930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8%,平均价格为27.5美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5%。其中,产自德国的多晶硅为9100吨,比去年同期上升59%,德国的多晶硅主要来自瓦克化学。
尽管默克尔在中国的表态被欧委会“驳回了面子”,但上述中国驻欧人士称,默克尔在欧盟是否立案一事上本身就没有决定权,但针对具体调查结果和敲定税率却是有能力左右的。
英利公司总裁特别助理陈卓表示,默克尔的态度至少说明中欧谈判之门依然打开,日后在产业合作等方面仍有很大空间,获得较低税率乃至终止调查的可能性并非没有。贸易战是双方不可承受之重
中欧光伏争端最坏的结果无疑是大打贸易战,甚至将战火燃至其他产品,但中欧双方并不想见到这一结果。
上述人士表示,中国光伏产品每年出口欧盟达200多亿美元,快占到出口总额的10%,如果在这个大类出现贸易大战,谁也承担不了这一后果。
英利绿色能源欧洲子公司总经理汤普森表示:“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国际化和综合性的产业,贸易保护主义将给整个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重大的损失。这与‘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的目标背道而驰。”
社科院世经所所长助理宋泓认为,一旦中国产品被征重税,那么欧盟整体产业链成本也会提高,对欧盟产业链其他部分的企业都会造成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