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44岁的胡厚崑,1990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刚刚成立的华为。从那时起,他与华为一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他介绍了“华为的发展的3大转机”。分别是:
(1)1987年创业期到1992年期间,在中国PBX市场(用户级交换机,即私有电话网络)上打下业务基础;
(2)1992年到2000年期间,在中国电话市场上大幅拓展业务;
(3)2000年以后,打入世界通信设备市场。
原始积累:PBX
据胡厚崑介绍说,在公司创业之时,中国的PBX市场上出现了巨大的商机。“90年大学毕业进入华为的时候,我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当时在工厂上班,三层楼的厂房里只有一部电话,必须要在事先约好的时间打电话才能联系上”。在当时的中国,通过PBX建立写字楼内线电话有很大的需求量。华为把握住这个机会,首先从PBX的维护做起,很快就把业务拓展到了自行开发并销售PBX,“借此渡过了决定存亡的时期,累积到了第一桶金”。
国内市场
在1992年到2000年的第二发展期,华为赶上了中国电话市场发展的大潮。“从92年到2000年,中国国内固定电话的数量增加了14倍,用户从1100万人激增到了1.7亿人。移动电话的用户更是呈爆炸式增长,增加了500倍”(胡厚崑语)。在这个全球电信史上史无前例的市场快速扩大期,华为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增长。
全球
在接下来的第三发展期,华为的步伐迈向了全球市场,随着2000年电信泡沫的破裂,欧洲和北美的供应商面临危机的局面成了华为的一个转机。在这个时期,华为一鼓作气在全球增设了许多研究设施和基地。除此之外,在2005年成为英国BT的NGN计划“21CN”的基础设施供应商之一也是一个转机。
接下来,重心调整
由于华为进军全球各地的通信基础设施市场,受到体制与政治差异带来的阻力较多,再加上该市场严重供过于求,胡厚崑表示,“在今后,我们还将大力发展面向消费者的终端领域和面向企业的产品领域”,因为这些领域受政治的影响小,而且可以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业务。华为在2011年调整组织体制,改为以上述3个领域为中心。
2011年华为的销售额约为324亿美元,其中73%来自通信基础设施领域(235亿美元),占绝大多数。面向消费者的终端领域占22%(71亿美元),面向企业的产品领域仅占5%(18亿美元)。但进入2012年之后,华为对面向消费者的终端领域和面向企业的产品领域的发展寄予了厚望。2012年,面向消费者的终端领域将争取比上年增加20%,达到85亿美元,面向企业的产品领域也将争取比上年增加97%,达到35亿美元。华为的目标是使这两个领域在将来达到现在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的水平,在2015年使销售额增加到7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