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于1987年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成立,是全球第1家专业积体电路晶圆代工厂。
台积电提供代工制造服务,让没有自己晶圆厂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可以专注晶片设计,造就了所谓无晶圆半导体(fabless IC design)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台积电全球晶圆代工标竿企业的龙头地位。台积电创办人暨董事长张忠谋,也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动见观瞻、举足轻重的领袖人物。
中芯国际是由前世大积体电路总经理张汝京,取得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结合美国矽谷及亚洲创投资金,于2000年以10亿美元初期资本所组成。2001年11月,中芯上海新厂落成启用,是中国大陆第1座8寸专业晶圆代工厂,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揭开历史新页。
侵权官司 台湾打到美国
2001年12月,全球第3大晶圆代工厂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也以0.18微米技术作价取得中芯若干股权和部分产能,创全球跨国晶圆代工厂商策略联盟的首例。
从中芯创设伊始,据闻就有台湾资金透过海外迂回方式参与投资。更有甚者,市场盛传中芯不遗余力地向台湾半导体大厂如台积电、联电、华邦、茂矽等大量挖角,企图利用「台脑」快速赶上而与台湾半导体产业并驾齐驱。
台湾业者备感威胁,亟思进军大陆卡位应战,但因政府当时「戒急用忍」的政策限制,无法顺利大举登陆投资。
2002年3月,媒体报导台积电内部机密资料外流,疑似牵涉两岸的商业间谍案。
台积电经一段时间长考后,正式向检警报案,指控离职资深经理人刘芸茜窃取12寸晶圆建厂重要资料泄漏给中芯,新竹地检署在2002年12月对刘女依背信罪提起公诉。
2003年12月,台积电更进一步向美国北加州联邦地方法院起诉,控告中芯侵犯专利权及窃取商业秘密,并请求禁制令处分及财务损害赔偿。
中芯当时在上海拥有3座8寸厂,加上在天津合并摩托罗拉8寸厂,在北京兴建中的3座12寸厂,2004年可望超越新加坡特许半导体,成为全球第3大晶圆代工厂。
在美国,由于商业秘密属于州法规范的事项,联邦法院没有管辖权,因此台积电就「中芯窃取商业秘密」部分改向美国加州法院提起诉讼,而「侵害专利权」部分则仍继续在美国联邦法院争战。
2004年8月,台积电升高战火,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中芯侵权诉讼,具体要求ITC禁止任何侵害台积电相关权益的中芯产品输美,并以中芯故意侵权为由要求3倍损害赔偿。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战鼓频催之际,台积电与中芯突于2005年1月宣布双方已达成和解协议,中芯将分期支付台积电1.75亿美元的损害赔偿,而台积电则将有条件地撤回在美国及台湾提起的各项诉讼。双方也约定就相关专利交叉授权,期限至2010年12月底为止。
不过,和解协议也载明,台积电不允许中芯使用台积电商业秘密;若中芯违约,和解协议及交叉授权即行终止,台积电并可再提诉讼追究。
和解破裂 战火跨海延烧
这项和解协议引起不少争论和揣测。首先,1.75亿美元的赔偿金额远低于一般的预期,有人认为似有中国政府介入调停的迹象。
其次,双方交叉授权似有为彼此进一步策略联盟预留空间的意味,但也因为如此而造成台湾政府审批的困扰,担心业者假「侵权和解之名,行技术合作之实」。
幸好,经济部投审会最后认定,此项协议纯系侵权和解而不涉及技术授权,所以并不违反相关法令。
2006年8月,平地一声雷,台积电突然又在美国加州法院提起诉讼,控告中芯违反2005年和解协议约定,并继续不当使用台积电的营业秘密。中芯也不甘示弱地提出反诉,主张台积电违反和解协议以及诚信与公平义务。
接着,中芯又另辟战场,在中国北京市高等人民法院提起侵权民事诉讼,指控台积电违反诚信、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海峡两岸科技业者首度告上中国法院对簿公堂。
由于中芯是中国政府强力扶植的重点企业,而台积电也是中国政府极力吸引的产业龙头,让这桩诉讼变成众所瞩目的角力大赛,媒体戏称为「台湾晶圆代工教父」与「大陆半导体教父」的世纪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