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液晶面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上游配套却一直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在外资占有率超过90%的液晶材料市场,中国企业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日前,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研发及产业化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的重点之一就是支持高世代(6代及以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用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然而,客观来看,虽然我国液晶材料国产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国产化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液晶国产化材料严重滞后于产业链其他材料的发展。如何提升平板显示上游材料配套能力,如何探索液晶面板材料国产化之路,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上百吨规模材料市场国产率不到10%
尽管液晶材料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3%左右,但它却是液晶面板至关重要的核心原材料。华星光电副总裁赵勇告诉笔者,从面板配套的采购情况来看,玻璃基板处于首位,其次是偏光片,液晶材料处于第三位。实现液晶材料国产化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与众多的其他上游原材料一样,国产TFT液晶材料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依然有限,庞大的TFT材料市场被国外企业所把持。2013年,德国默克(Merck)、日本捷恩智(JNC)和大日本油墨(DIC)三家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96%,可以说,TFT液晶材料基本属于垄断市场。
根据清华大学教授高鸿锦提供的数据,2013年全球液晶材料需求量约600吨以上。我国京东方液晶材料的需求量约为38吨左右(合肥8.5代线没有统计在内),华星光电约为28吨左右。高鸿锦估算,2013年中国大陆液晶材料需求量总计约为90吨,其中80吨的液晶材料是采用国外的。而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提供的数据看,液晶材料市场的需求量更大。其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液晶材料的需求约667吨,同比增长8.7%,其中中国市场的需求约161吨,同比增长19.3%。液晶分会预计2014年全球液晶材料的需求还将增长8.7%,达到725吨,而中国市场的需求会增长22%,达到将近200吨的规模。
专利受制于人TFT升级中落伍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展液晶材料产业,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液晶材料相关厂商数量已经多达十几家,但是多数以生产TN/STN液晶材料、单体材料为主,真正可以供TFT混合液晶给液晶面板厂商的企业很少。可以说,在黑白显示器时期,液晶材料是所有原材料里国产化做得最好的一个,但是国内企业在TFT液晶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上国外厂商专利的制约,TFT液晶材料国产化在整个TFT-LCD产业链中的比重仍然较低。
国内做TFT混合液晶材料的企业主要有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诚志永华总经理王奎告诉笔者,诚志永华已经从最初的年产200KG黑白液晶逐步增长至年产能40吨黑白混合液晶的规模。为了突破外资企业的垄断,在TFT液晶材料市场占据一席之地,2015年~2016年,诚志永华将投资1.2亿元在石家庄建设TFT生产基地二期项目,产能规模是黑白混合液晶50吨,TFT混合液晶100吨。
据了解,在TFT-LCD大发展时国产液晶材料没有跟上增长步伐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液晶材料厂商要生产出稳定的、性能优良的液晶产品难度比较大,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另一方面,Merck、JNC、DIC等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当牢固的专利阵营,中国企业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
差距有望缩小但巨头也在加快布局
不过专家也提出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胡春明表示,我国应积极在关键共性技术上寻求突破。全球液晶材料正在向“快速响应”和“高清”发展,TN-LC的市场占有率会很快降低,IPS-LC、VA-LC和FFS-LC的市场占有率日益升高。我国企业在低端的TN-LC领域刚刚形成一定的市场,但是市场需求正在快速转变,我国企业也应该快速采取响应的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看好中国未来庞大的市场,DIC和默克分别于去年11月、12月在青岛和上海启用了各自的混晶工厂,就近供应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据了解,DIC青岛混晶工厂年产能约24吨,主攻IPS-LC;默克上海混晶工厂年产能约50吨,产品多样。外资企业落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内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必须加快技术研发,重点解决劣势问题,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弥补与国外企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