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这一概念,既包含顶层宏观政策红利,也包括底层微观政策红利,大到战略规划,货币、财政政策;小到行业保控政策,区域规划,任何积极政策的出台都有可能为相关产业大发展创造广阔的商机。而FPD产业的政策红利对于引导整个产业走势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从全球来看,政策红利对FPD产业转移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表现尤为突出的当属韩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液晶产业的第二次十年的衰退期,韩国政府从竞争意识和人才战略的高度出发,整合产官学资源,集中财力支持三星、LGD等龙头企业,逆周期投资液晶显示产业,并一举奠定了韩国FPD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所以政策红利内涵是指国家政策在经济中的支持作用,主要伴随着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扶持、优惠等平台而产生。
当前,中国的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而国内的FPD产业在国家所倡导转型升级中扮演的战略新兴产业,而国家大力支持FPD产业的发展自然为出台相应地政策,以政策红利来引导整个FPD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引导FPD产业趋势的关键还在于怎么把握在产业发展的拐点,以政策红利来促进其加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FPD产业发展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从终端市场的产品补贴、中端液晶面板产业的资金资助到上游材料设备行业的政策支持。政策红利一步步引导国内的FPD产业从终端到上游产业链蔓延,也促进了国内FPD产业的快速地发展和本土化水平的大幅度地提高,最终提升了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
目前,中国多地热衷FPD产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应地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显示企业大规模地投资建设。过热的FPD产业让一些人开始担心国内的FPD产业会像光伏产业一样再酿“悲剧”。诚然,一些人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显示产业和光伏产业一样,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战略产业,受到国家在资金、税收、财政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也是受惠政策红利最多的两个行业,但光伏产业在欧美“双反”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不到10年的时间像潮水般崛起又衰落,让光伏产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让光伏企业和地方政府始料未及。而此刻,国内过热的FPD产业让人感受到了光伏产业“悲剧”发生前所具有的鼎盛和辉煌,产生了相似地错觉。
其实,对任何行业来讲,政策红利是把双刃剑,有弊也有利。只要这个行业在顶层政策和底层微观政策规划好了,就能趋利避害,引导和促进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就目前大热的FPD产业来讲,光伏产业的“悲剧”不会在FPD产业上重演,因为FPD产业在中国大陆内具有深厚的根基和日渐完善的产业链,而国家的政策红利只会如催化剂一样促进其不断地发展,而悬于空中没有根基的光伏产业所发生的“悲剧”在政策红利的驱使下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种必然。
一、政策红利引导下国内FPD产业下游市场庞大
从FPD产业本身来讲,它是基于国内庞大的电子消费产品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下游的终端市场具有海量的需求。以中国主导的亚洲市场高达到2820亿美元的规模。据称,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中,新兴市场国家占到了50%的市场份额。另外,中国大陆也是全球最大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目前,中国生产全球80%以上的手机,60%电视,50%的电脑。据工信部公布的《2013年手机行业发展情况回顾与展望》,2013年我国手机产量达到14.6亿部,增长23.2%,其中智能手机占全球手机销量的比例超过70%。据IDC发布的2013年全球手机18亿部的出货量测算,我国产量占全球出货量份额达到81.1%,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在电子产品出口方面:据海关总署公布消息显示,2014年1-4月份,我国彩电出口总量为2257万台,同比2013年同期(1517万台)增长48.7%;出口金额约39.77亿美元,同比2013年同期(约29.97亿美元)增长32.7%。如图1
解读政策红利如何引导国内FPD产业走向
据了解,2014年1月份,我国彩色电视机出口量为639万台,同比去年增长73.5%,出口金额约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54.9%。2013年1月份同期出口量为368万台,出口金额7.17亿美元。2月份,我国彩电出口量为356万台,出口金额6.52亿美元;1-2月份,我国彩电出口量995万台(2013年同期688万台),同比增长44.6%;出口金额17.64亿美元(2013年同期3.38亿美元),同比增长31.8%。3月份我国彩电出口量达到573万台,出口金额约10.42亿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1-3月),我国彩电出口量累计达到1568万台(2013年同期1094万台),同比增长43.3%;出口金额达到28.06亿美元(2013年同期21.68亿美元),同比增长29.4%。4月份,我国彩色电视机出口量为689万台,出口金额约11.71亿美元;
除了彩色电视机领域,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手机累计出口4.92亿部,同比增长13.2%。平板电脑出口量为3482万台,笔记本电脑出口量为3390万台,一季度后两者的出口金额分别为179亿美元和66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中国正开始扮演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驱动引擎的角色。
二、政策红利对FPD产业链影响巨大
国内的FPD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产业,一般都是国家来主导产业的发展,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对FPD产业趋势影响很大,这也是政策红利对国内整个FPD产业链影响巨大的原因所在,无论在下游终端市场、中端的面板显示领域还是上游的设备原材料。
1、政策红利对下游终端厂商及市场影响
国家和政府是从下游终端市场开始着手,出台政策繁荣市场,拉动内需。而政策红利让本土企业受惠颇多。这可以追溯到2007年,从这年起政府陆续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三大全国性财政补贴政策赐予家电行业,以期拉动内需。作为最市场化的家电行业,却得到了最密集的政府补贴,受惠颇多。同时也拉动中游及上游设备原材料的需求,获得了积极成效。而终端厂商是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受惠最大。据家电行业协会的统计,平板电视获100多亿元补贴,平板电视中的节能产品比重已达到90%以上。这不仅让平板电视厂商成为最大赢家,也是国家以政策红利引导后所期望看到的效果。
相关数据显示,自“节能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家电市场的节能水平大幅提升,节能产品普及进程大大加快。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共带动国内3270多万台高效节能家电的销售,约拉动消费需求1154亿多元。从推广效果来看,随着节能产品不断普及,节能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但这种政策红利却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特别是持续多年的家电补贴政策停止后,显示产业马上出现了萧条的景象。去年6月,包括节能补贴、以旧换新、家电下乡在内的家电产业刺激政策悉数退出,各家电产品销售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奥维咨询监测的去年下半年平板电视数据显示,平板电视总体监测零售规模18.8万台,销量同比下降43.7%,环比下降12.6%。
因为国家能效补贴政策的终止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平板显示产业的终端环节,因为它们是上一轮政策补贴的直接受惠者,受到的影响也最大;政策红利刺激终端厂商让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短时间内产生积极的效果,但后果是一旦这一政策终止,红利消失,让整个终端市场的销售出现大面积的下滑。终端厂商为了减轻库存的压力,会缩减产能,同时也会血拼产品价格,整个市场将陷入无序地竞争之中,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过剩的终端家电产品。所以为了接续国家补贴政策的空缺,一些企业开始联合进行非国家的企业补贴方式,稳定市场需求。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政策红利虽然结束,但节能环保的平板电视产品已经深入人心。未来,在节能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下,将会有更多、更加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到平板电视产品上,这也达到了政府调节市场,推动行业发展的目的。
另外,由于行业内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市场上4K超高清电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选择到满意的优质产品,这不仅将打击消费者的4K电视购买欲望,同时也不利于4K超高清电视产业的发展,行业内对规范4K电视市场秩序的呼声渐高。这种情况下,去年中国电子商会、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本土彩电行业领导企业TCL推出《4K超高清电视选购标准》,促进了4K电视市场的有序发展。
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基于TD-LTE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产业化。产业化专项支持重点包括8个方面:移动智能终端新型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移动智能终端开发及产业化环境建设、高速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高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发及创新应用示范、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于TD-LTE的行业创新应用示范。
4G市场前景广阔,是终端市场中国力量崛起的新机遇,需要在政策等方面更多的引导。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此前就表示:“国产智能终端产品虽然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盈利能力不够强,大部分利润仍被国外品牌占据,发展信息产品,就要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
除国家布局4G移动市场外,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对移动终端的补贴政策也是促进市场的销售规模,但也给电信运营商造成了巨大的财务负担。目前,电信运营商取消移动终端补贴是大势所趋,移动智能终端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来降低成本。
2、政策红利对中游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的平板显示产业中,中游的液晶面板产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液晶面板是显示器、液晶电视和平板电脑等众多IT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占据这类产品的80%以上。而液晶面板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投资高、技术高、风险高的三高产业,且产业周期短、技术更迭快,让企业背负着巨大的折旧成本,动辄上百亿元的投资不是单个企业所负担了的,而国家和政府在扶持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就不得不为企业考虑资金、税收等各方面的支持。
由于国内厂商在液晶面板产业方面缺乏技术和政府有力支持,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失去话语权,终端彩电厂商长年处于严重依赖进口的状态,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台湾、日本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液晶面板的进出口逆差自2004年以来显著增加,到2008年达到峰值的217.22亿美元。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6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
液晶面板产业作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三高产业,正是发达国家得以占据产业链高端的“天然壁垒”,而中国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要努力突破这些壁垒,才能与竞争对手一较高下。从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的半导体工业起步时间,只比美国晚了10年;液晶面板起步时间,也只比日本晚不到10年,然而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与美国、日本,在半导体和液晶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被更晚进入这些产业的韩国和中国台湾远远甩在后面。除了外国技术封锁、投资决策迟缓、投资强度不够、产业基础薄弱等原因外,各级政府在电子产业发展政策上“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决策失误,需要负很大的责任。各地政府“以市场换技术”建立合资企业,却很难摆脱外资企业对于技术、资本、市场的控制;又因自身惰性,使得这些企业进一步失去了自我升级的能量,只能沦为外资厂商的傀儡。缺乏具备独立竞争性的上游电子企业,使得中国人在这个飞速巨变的庞大产业中,失去了得以维持技术进步的“学习平台”。下游配套企业在失去上游龙头企业牵引下,难以靠自身力量取得单独突破。而外国企业又绝不可能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这使得中国整个电子产业链的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远。在技术出现“代差”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难以像传统产业那样,靠成本和规模优势取胜。而外国企业在占领中国市场后,依靠从中国市场获取的巨额盈利,进一步增强了其对中国企业的压倒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