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LED驱动IC市场在2015年的营收规模将由2010年的近20亿美元,上升至近35亿美元,期间平均复合年成长率为12%。LED照明所需的LED驱动IC,将会是该市场的成长主力。不过在LED驱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可能伴随产品价格的下滑;此外,AC-LED产品虽使得所需驱动IC数量缩小、甚至不需要驱动IC,但并不会对预测期间的该市场营收产生显著冲击,甚至有助于加速LED照明产品市场渗透率成长,LED驱动电源将有一个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同时国内同质化竞争也使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随着九月份开始LED驱动电源正式纳入3C强制认证范畴的实施是否会规范化目前紊乱的市场减轻同质化的’病情’?在如此一个利好却又竞争恶劣化的大环境下,LED电源企业应该如何突破获得发展?近日,阿拉丁新闻中心的记者采访了在LED驱动电源领域稳步前行的东莞市领冠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玉柱,以了解目前真实的市场状况。
创新思维与严格标准并重
目前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同类产品比比皆是,整个产业亟需创新的活力,而领冠半导体却能每月推出不同种类的新品电源,对此,廖玉柱表示,首先从个人来说,我鄙视同质化竞争,这种抄袭行为是对于别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从行业来说,这种现象在国内非常普遍,产品设计过于简单,没有创新研发的内在,技术门槛低,导致中国LED市场的混乱;从企业来说,领冠以技术创新为主,从0-300w所有的产品都是自主创新研发,区别于市场同类化产品。“我们在设计研发的阶段就有这种理念,即使是同规格的产品,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再根据这个特色做市场推广,就能得到不错的市场反馈,相应地这也成为我们不断创新的动力来源。”在这样一个高速变化的LED技术和市场背景下,领冠有很多产品是在2009年的老产品一直卖到现在还是热销产品,是市场的宠儿!原因就在于我们在研发立案之初就进行了创新和差异化的评估改善,并且一直遵循产品通过安规和EMC是标配的原则。才是现在的领冠有很多常青产品存在!
当然,创新必然需要一定的技术研发投入,特别是设备的投入,领冠配备有一些新型的设备,如红外成像仪、雷击浪涌测试仪、带屏蔽房的EMI测试机、静电发生器等等,这是检测认证机构具备的,而一般公司所没有的。这方面的投入虽多,但这等于提前在自身的公司进行安规和EMC的预测试,可大大缩短产品认证后的上市时间。
除了产品的创新外,品质也是关键性的问题,毕竟LED驱动电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灯具的寿命,领冠从设计阶段已经考量好所有的产品。例如内置系列的产品,要求工作环境的温度达到80度的恶劣情况,所有关键零部件的温度,都要符合它的额定限制,并且留有一定的余量。从生产控制来说,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小到电阻电容,都是采用台系原料,并且内部的品质监控非常严苛,产品出厂至少经过六道工序的检验,才会流通到终端客户。
9月1日,《CNCA-C10-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照明电器》实施,LED驱动电源正式纳入3C强制认证范畴,这进一步规范了目前紊乱的LED市场,或减轻国内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但也可能造成企业大批量倒闭。对此,廖玉柱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你一直遵守交通规则开车的话,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拘束感,但对于经常违规的人来说,一旦严格起来,他就会非常不适应。”这个道理放到LED电源企业也一样,若企业一直生产不严谨、非标准的产品,一旦有国标来袭,就变得措手无策。认证对于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来说是一道高门槛,而且耗时较长,成本较高,所以国内一些小作坊省去了这一步。领冠一直按照国外严格的标准来生产,国内的标准对于我们来说没有障碍。因为中国的3C标准也是从国外的IEC或者是TUV认证的标准延伸过来,差别不大。
专注电源领域稳固市场份额
整并扩产潮是今年LED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不少电源企业通过并购的模式往下游的灯具市场延伸,与此同时,智能照明显露出来的巨大的市场前景也让一些电源企业垂涎欲滴,不少企业为抢占智能照明的份额,也向上游驱动IC领域挺进。廖玉柱笑称,“领冠暂时还没有做这一步规划,因为现在做电源还过得蛮滋润的。”
总结来说,进行跨产业链延伸的企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出于大的市场布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希望涉及中下游市场,布局整个产业链;二是在这方面没有取得成绩,试图转去做其他方面谋求新的发展,这也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坦白说,领冠会一直专注于电源的研发,因为我们暂时还不具备控制整个产业链的能力,这个不具备并不是没有资金去做,而是风险太大,我们需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会去涉足。在我看来,还是坚持做好自己的老本行较好,做自己懂的东西,还是非常有把握!同时也可避免重复作业,简单来说就是人家有的东西,再一哄而上去做,就会导致整个产业产能过剩。”廖玉柱进而解释道。
而在智能化方面领冠一直在做技术上的准备,因为智能化照明是未来一个主要的趋势,尤其现在移动终端深深融入生活,但对于现在的营业收入来说,普通的照明加上机械调光或者手动调光的控制居多。因为现阶段的LED照明还处在初级的替换使用阶段。同时由于目前整个物联网还未成熟,单是LED照明这一小部分很难把物联网带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每个企业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案的开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等到真正爆发的时候,自然会回到模块化、规范化。作为电源厂家,需要提前把技术储备好,等到真正爆发的时候才不会措手不及。
LED行业经过一轮发展,主战场最终回归国内市场,不少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布局大陆市场,以图抢得未来的LED市场份额。如在驱动IC领域的全球品牌恩智浦半导体,在今年秋季也推出了针对于国内低端客户使用的入门级别LED驱动。作为国内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这些强大的“侵略者”?
廖玉柱表示,对于国内外的企业来说,LED是一个非常新的产业,大家处于一个公平的起步阶段,不同的是国外企业可能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但是国内企业有本土优势,对国内市场、国情及资源较熟悉。虽然一些国际企业在迎合国内市场需求推出“低价”的产品方案,这个“低价”可能相对他们来说是最低的成本,但是对于国内的IC企业来说,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归根于源于经营成本的问题。
国际大企业有自己的高端市场,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市场,他们这种交叉性的布局,不会对已经占有市场份额的企业带来太大的冲击,因为已经布局好的市场份额还是会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差异化路线对抗增收不增利情况
近段时间有业内人士表示,LED驱动电源成长空间虽大,但毛利水平仍在持续下滑。LED行业整体规模仍处于较高增长阶段,但由于竞争激烈,行业内企业普遍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这是国内产品同质严重造成中国70%-80%的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LED行业与传统照明不一样,它最主要还是以电子为主,应该作为电子行业来做。中山一些企业开始做LED照明,对这个行业的熟悉度不够,没有很好的产品把控能力,若产品质量这个关键出了问题,就引起整个资金链的奔溃,导致企业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