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在北京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白皮书(2015)》(以下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受益于2014年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拉动,全球锂电池隔膜产量增长幅度明显。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锂电池隔膜整体产量为11.85亿平米,同比增长41.58%,增幅明显高于2013年的27.98%。
白皮书分析指出,从产值来看,2014年全球隔膜的产值为20.75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2.18%,产值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产量的增长幅度。主要原因在于随着隔膜行业的逐步成熟,行业的技术壁垒逐步被突破,整体隔膜的平均价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从隔膜生产企业来看,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2014年,AsahiKasei以16.88%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次分别
为Celgard、TorayTonen和SKI,前四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达到49.79%,CR4的集中度比2013年有明显的下降。中国企业
Green和Senior的隔膜产品在2014年的出货量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75%和5.06%,尤其是Senior开始大规模的给韩国LG供货,
足以说明国产隔膜已经开始在国内替代进口隔膜,且部分已经进入到诸如LG、SDI这样的一流大企业。
针对中国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第三届锂电“达沃斯”论坛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吴辉预测,在产量上,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产量完全取决于其下游锂离子电池的产销量情况,而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和
储能。基于此逻辑,赛迪顾问预计到201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产量将达到16.8亿平方米,到2017年增长到35.5亿平方米。对于中国市场而言,
下游需求的带动和整个国产隔膜对进口隔膜的替代会非常明显,且将会有部分隔膜企业将其产品实现出口。因此,中国隔膜产量的增幅会远高于全球,预计到
2015年中国隔膜将达到9.5亿平方米左右,到2017年将达到22.5亿平方米,成为全球重要的隔膜生产国家。
在市场规模方面,吴辉认为,随着隔膜市场的逐步成熟,隔膜企业成品率的逐步提升,隔膜产品的平均价格将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是高端的隔膜
产品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价格水平。总体而言,我们认为隔膜市场规模的增速将远低于产量的增速,预计全球隔膜市场规模在2015年达到27.7亿美元,中
国隔膜市场规模达到31.4亿元。到2017年,全球和中国隔膜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2.6亿美元和63亿元左右。
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吴辉认为,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是,锂离子电池隔膜趋于轻薄化。锂离子电池隔膜是随着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变化而不断发展
的。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等数码类锂离子电池,要求在安全性保障的前提下,隔膜厚度越薄越好,更注重能量密度,以在狭小
的体积中容纳更多的电极材料。对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储能电站等动力类电池,更注重安全性能,要求在保障使用年限长、能承受高倍率和高功率充放电的前提下,隔膜厚度趋于轻薄化。因此,无论是数码类锂离子电池还是动力类锂离子电池,在保障安全性能的基础上,轻薄化已成为趋势。
其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涂覆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缺点主要集中在熔融温度较低,耐热性能较差等方面。近年来,随着隔膜
涂覆技术的成熟,通过对干法或湿法工艺生产的隔膜涂覆陶瓷、勃姆石、硫酸钡等无机材料后,上述耐高温涂覆隔膜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大面积放热后仍能保持隔膜
的完整性,能够良好地解决隔膜耐热性能较差的问题。锂离子电池隔膜通过无机材料的涂覆,将极大地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拓展应用领域,逐步进入涵盖动
力类锂离子电池的中高端市场。

另外,锂离子电池隔膜基体材料将得到拓展。目前,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聚烯烃材料及
添加剂是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要基体材料,除热稳定温度有所限制外,一般情况下适用于所有锂离子电池。但无论聚丙烯(PP)、聚乙烯(PE)还是其他热塑性高分子材
料,在接近熔点时均会因熔化而收缩变形,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带来潜在隐患。若要满足未来高功率动力类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锂离子电池隔膜需考虑进一步提升
热稳定温度的限制范围。在现有基体材料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氧化铝、氧化锆等其它复合材料的方式,是目前基体材料研发的重要方向。通过新材料的开发、高
分子复合改性技术的应用,发展耐高温树脂作为制作隔膜的基体材料,将为解决大功率动力类电池的安全性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国内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基
体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